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
【嘗試體驗】女兒不想嘗試新活動 爸爸卻硬拉去體驗 媽媽覺太强迫 網民:爸爸做法是對的

【嘗試體驗】女兒不想嘗試新活動 爸爸卻硬拉去體驗 媽媽覺太强迫 網民:爸爸做法是對的

mami熱話
By peiyee on 29 Aug 2025
两处春光同日尽,居人思客客思家

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,面對新活動或挑戰時,常常會出現「不要」、「不想去」的抗拒聲音。究竟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,還是適度「推一把」?這個問題經常在家庭中引發爭議。近日一位父親在Reddit分享了自己的經驗,因為堅持讓 10 歲的女兒嘗試新活動,與前妻意見相左,但卻意外獲得大批網民的力挺

嘗試體驗活動 | 目錄 + 快速連結

堅持讓 10 歲的女兒嘗試新活動,與前妻意見相左,但卻意外獲得大批網民的力挺Photo from MamiDaily

爸爸堅持:至少試一次

這位父親表示,女兒平常個性活潑,卻常在聽到要嘗試新活動時立刻拒絕,更寧可待在家中看電視或玩遊戲。他觀察到,孩子的「不想去」並非真的沒有興趣,而是因為害怕新環境或不適應初期的不舒服感。因此,他決定堅持「至少試一次」的原則。

他舉例,女兒熱愛潛水觀察海洋生物,經常談論想要在野外看到章魚,但卻因為討厭浮潛用的呼吸管,始終抗拒嘗試。於是,他報名了「體驗潛水」課程,決定讓女兒真正下水試試。雖然一開始女兒顯得不情願,甚至讓他在教練面前有些尷尬,但隨著課程進行,她竟然越來越投入,最後在水裡興奮地翻滾、練習技巧,還開心地說想繼續學下去,甚至考取潛水證照。

女兒熱愛潛水觀察海洋生物,但卻因為討厭浮潛用的呼吸管,始終抗拒嘗試Photo from MamiDaily

「那一刻我真的鬆了一口氣,因為果然如我所料,她只是卡在第一步。」這位爸爸說。

相似的情況在其他活動也一再發生:巴西柔術、跳水、滑雪、滑水……女兒在聽到要參加時,總是皺著眉頭說「不要」,但在真正參加後,幾乎每一次都變成樂在其中,甚至主動要求繼續上課。

女兒在真正參加後,幾乎每一次都變成樂在其中,甚至主動要求繼續上課Photo from MamiDaily

媽媽覺得太強硬

然而,這樣的做法並非所有人都認同。爸爸坦言,前妻對此抱持不同看法。她認為孩子明明已經表達不想參加,父親還強硬帶她去體驗,等於是在剝奪孩子的選擇權,「太過霸道」。

爸爸則解釋,他並不是要女兒長期堅持做自己不喜歡的事,而是希望她能跨出第一步。「如果她在體驗過後真的很不喜歡,那我們就不會再繼續。」他認為,父母的角色並不是一味順從,而是要幫助孩子突破心理上的障礙,讓他們有機會發現新的樂趣。

網民認為孩子已表達不想參加,父親還強硬帶她去體驗,等於是在剝奪孩子的選擇權Photo from MamiDaily

網民力挺爸爸

文章一出,引發大批網民討論,留言區幾乎一面倒支持爸爸的做法。許多家長分享類似經驗,指出孩子經常因焦慮或害怕失敗而選擇逃避,如果家長總是妥協,反而會讓孩子越來越難突破自己:「我的兒子一開始總說不想上游泳課,還會哭鬧說永遠學不會。但每次我硬拉著去,他表現得其實很好。隨著成功經驗累積,他的焦慮感反而慢慢減少。」

「我三歲女兒只想待在家看卡通,但只要帶她去公園或圖書館,十分鐘內她就會玩得很開心。孩子的『不想去』往往只是當下情緒,而不是長期的真實感受。」、「我小時候父母太過放任,覺得既然我不想,就讓我待在家。結果我錯過了很多體驗機會。長大後才發現,其實我只是需要有人推我一把。」

當然,也有人提醒要拿捏分寸,避免將「推一把」變成「強迫練習」:「嘗試一次很重要,但如果孩子真的不喜歡,就該尊重,不要逼著持續。」

孩子經常因焦慮或害怕失敗而選擇逃避,如果家長總是妥協,反而會讓孩子越來越難突破自己Photo from MamiDaily

在尊重與堅持之間找平衡

這場討論讓許多父母開始反思,教養中應該如何在「尊重孩子的選擇」與「適度堅持」之間找到平衡。

心理專家常指出,孩子在面對新事物時,的確容易因陌生感或焦慮而選擇逃避。但如果家長完全順從,孩子就可能失去探索的機會,甚至養成依賴「避免」來處理不安的習慣。相反地,如果父母適度堅持,陪伴孩子跨過第一步,往往能讓孩子獲得正面經驗,培養自信與勇氣。

然而,推動孩子嘗試並不等於強迫他們長期堅持。專家建議,家長應該設定清楚的界線:體驗一次或一個短期課程是必要的,但若孩子在多次嘗試後仍然明確表達不喜歡,就應尊重選擇,避免造成心理壓力。

 

延伸閲讀:

【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】

📱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

🤱🏻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: mamidaily.hk

🔔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

目錄